Populous中文网
Monero中文网 你的位置:Populous中文网 > Monero中文网 > 海洋装备简讯【2021.04.05-04.12】

海洋装备简讯【2021.04.05-04.12】

发布日期:2025-01-04 16:08    点击次数:161

特别关注 海洋传感器产业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船载海洋动力环境要素传感器产业化”项目下设课题绩效评价会议在天津召开。该项目牵头单位为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审阅资料、实地考察和视频考察,结合科研项目绩效分类评价中的相关要求,对课题目标的实现情况、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攻克的关键技术难题、创新性研究成果的示范应用及后续推广、课题对项目总体目标的贡献度、人才团队的培养建设和组织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等进行了评价。经过讨论和质询,形成专家组意见。项目下设的5个课题经专家打分,各项评价内容得分均在80分以上,全部通过课题绩效评价。 来源:中国海洋信息网,2021-04-12 我国开发出首个蓝碳交易项目 近日,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通过核证碳标准开发和管理组织的评审,成功注册为我国首个符合核证碳标准(VCS)和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标准(CCB)的红树林碳汇项目,并成为我国开发的首个蓝碳交易项目。该项目是在自然资源部相关部门支持下,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与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完成。该项目对保护区范围内2015年~2019年期间种植的380公顷红树林,按照VCS和CCB标准进行开发,预计在2015年~2055年间产生16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目前,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与该项目开发方达成合作意向,计划购买该项目签发的首笔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 来源:自然资源部,2021-04-12 中国海洋学会深海技术分会成立 2021年4月8日在 “第十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期间”,中国海洋学会深海技术分会成立。大会选举中国船舶集团第702研究所吴有生院士当选为分会理事长,柴育成、陈鹰、崔维成、李硕、任平、宋士吉、孙大军、王东晓、周宁为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深海技术分会理事会汇聚了国内53家高校、研究所、企业、国家实验室、中心、协会、硏究会等单位作为深海技术相关领域的分会理事单位,共商我国深海技术和智能装备自主创新及快速发展策略,为我国深远海资源开发提供开放交流及合作平台。 来源:澎湃新闻,2021-04-12 装备动态 中国“海牛Ⅱ号”海试成功 刷新世界纪录 4月8日,湖南科技大学对外透露,由该校领衔研发的中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于北京时间4月7日23时许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这一深海试验的成功,填补了中国海底钻探深度大于100米、具备保压取芯功能的深海海底钻机装备的空白,标志着中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据悉,“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是中国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课题,目标是研制作业水深不小于2000米,钻探深度不小于200米,保压成功率不小于60%,可有效满足中国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资源勘探的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海牛Ⅱ号”钻机本体高7.6米,腰围10米,体重12吨,水下重量10吨,是目前中国水下重量最重的地质勘探科考设备。 来源:湖南科技大学新闻网,2021-04-08 我国第一艘万吨级海洋科考船开建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与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在南沙签订了由中国船舶第七〇八研究所研发设计的综合科学考察船建造采购合同。该船最大作业排水量达1.01万吨,将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排水量最大、综合能力最强的海洋科学考察船。该科考船采用全电力驱动、DP2级动力定位系统,配备360°全视野驾驶室。由于耐波性好、抗涌浪强,具备4级海况收放作业能力,只要平均海面波高不超过2米,它就可以开展大部分科考工作。同时,这艘船还满足B级冰区加强要求。据该船总设计师、中国船舶第七〇八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尉志源介绍,这艘科考船的主要目标是深海,一般不考虑去极地,极地科考的任务还是由“雪龙”号担纲。 来源:中国科学院,2021-04-06 黄埔文冲数字化船坞系统正式启用 4月4日,中国船舶集团黄埔文冲公司造船事业三部21-02坞次两产品船完成坐墩并且精度达标,此次坐墩精度控制首次使用了数字化船坞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意味着数字化船坞系统正式投入到造船事业三部的船舶建造工艺中,对提高搭载质量和效率,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化船坞是船舶测量技术的一项重大革新,脱胎于中国高铁隧道控制网的成果。通过在船坞周边固定测量杆建立起三维测控网,形成数字化坐标系统。后期通过将整个船坞系统录入计算机软件中,把船坞转化为可具象的三维模型,为模拟搭载提供更具体直观的作业平台。 来源:中华航运网,2021-04-09 行业动态 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建立青岛近岸海雾集成预报模型 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利用2014—2017年青岛小麦岛海洋站观测资料,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青岛市区近岸海雾集成预报模型,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海洋科学》上。该预报模型首先采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多个青岛市区近岸海雾集成预报模型,再对预报因子进行优选,获得最终集成预报模型。结果表明:采用能见度、风向、风速、气压、露点、气温、海温、气温露点差、气海温差、相对湿度、云量、气温24h变温等12个预报因子建立的海雾集成预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为海雾预报提供了新的方法。 来源:向海经济网,2021-04-06 首批服务于海上试验场的海洋仪器检测团体标准获批立项 日前,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牵头起草的《基于海上固定平台的海洋仪器测试与检测的标准体系》《应用于海上固定平台的海洋仪器试验方法编写导则》《应用于海上固定平台的海洋仪器现场可靠性试验方法》等3项团体标准获得中国海洋学会批准立项。该系列标准聚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固定平台的海洋仪器设备规范化海上测试技术研发及试运行》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满足日益增长的海上试验场、海上作业平台的海洋仪器检测需求,引导和促进测试与检测技术和方法的标准化;通过确立现场可靠性试验方法,规范试验测试要求和程序,对海洋仪器设备实施现场鉴定、验收和质量把关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中国海洋学会瞄准市场和创新需求,搭建团体标准化平台积极推动海洋仪器测试与检测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来源:中国海洋学会,2021-04-06 海西湾入选全国船舶海工行业五星级示范基地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0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五星级)名单,全国共34家入选。其中,船舶海工行业五星级示范基地仅有2家,西海岸新区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示范基地位列其一。据记者了解,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示范基地规划总投资270亿元,占地8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2公里,平均码头水深12米,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该基地与数十所涉海高校建立了深度产学研合作,打造了10家省级研发中心,规划建设了10家海洋公共服务平台,引进了国内顶级船舶研究所分部,形成了以修造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为主,船舶配套和技术研发同步发展的产业集群。2020年,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示范基地产值实现逆势增长,同比增长10%。 来源:青岛西海岸新区,2021-04-09 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签订纯电池游船设计合同 4月7日,重庆市巫山旅游发展集团一行到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交流并签订设计合同。双方就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近况及新能源绿色船型发展现状和趋势、巫山旅游发展规划愿景进行相互介绍,并就巫峡及小三峡纯电动游船三个船型项目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达成了初步共识。该项目将用于长江巫峡及小三峡游览观光,是纯电池电力推进的绿色环保船型,交付后将为游客提供景区旅游接待、休闲娱乐、欣赏巫峡及小三峡自然风光等旅游服务,将全面提升巫峡及小三峡航线游览船的服务品质。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1-04-08 广船国际自主研发船舶行业无组织VOCs移动式治理设备 4月8日,由中国船舶广船国际所属子公司南方环境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行业无组织排放VOCs移动式治理设备通过了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的技术评议。标志着该设备作为创新型首制设备即将投入市场,填补了国内船舶行业在中等风量、紧凑机型、可移动式、高效率、一站式处理的无组织排放VOCs治理设备的空白。该设备采用有效预过滤+沸石转轮+催化氧化+数字化控制的先进处理工艺技术,高度集成优化设计,打造出一套具有“整机移运,高效率,一站式处理”特点的整体式结构处理设备,可有效应用于船舶工业有机废气治理,为工业生产企业提供方案设计、设备制造、运营维护等一揽子解决方案。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1-04-09 中远海运将订造25艘集装箱船,造价逾30亿美元 据贸易风消息,中远海运集团旗下的中远海运集运和东方海外将订造最多25艘新巴拿马型集装箱船,总价值超过30亿美元。其中,中远海运集运将订造6+4艘13000TEU集装箱船,东方海外则将订造最多15艘15000TEU集装箱船。造船业消息人士称,中远海运集运和东方海外正在与扬州中远海运重工以及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几家国有船厂进行新造船谈判,考虑订造的新船采用传统燃料,配备脱硫装置。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1-04-09 中国船级社与武汉理工大学开展长江绿色智能船舶合作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学科首席教授、武汉理航智能船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卫国一行到访中国船级社(CCS)武汉分社,共商江海直达船舶船型应用与产业合作,着力打造长江绿色智能技术新标杆。双方就江海直达船型特点、智能设备和经济效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一致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推进节能环保、智能高效、群体协同的高性能示范船舶的落地,为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可靠的航运支持。 来源:中国船级社,2021-04-07 中俄造船领域合作前景国际在线会议如期举行 4月9日,中俄造船领域合作前景国际在线会议如期举行,会议邀请了中俄两国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代表参加,围绕中俄船舶工业领域国际合作前景、海事新技术新装备发展趋势等开展研讨。在会上,来自俄罗斯CenterSKO的研究员Stoyanov Dmitry介绍了俄罗斯截至2035年的船舶建造计划。Stoyanov Dmitry表示,在2035年前,俄罗斯将建造包括内河船、江海联运船舶、渔船、破冰船和“冰”级船舶以及科考船等在内的多型船舶共1001艘。Stoyanov Dmitry还指出,俄罗斯未来还将提升大吨位船舶的建造比例。目前,已签订合同的大吨位船舶共49艘,将均由俄罗斯船厂建造,预计获批项目的投资金额约为28亿美元。此外,Stoyanov Dmitry还提到了俄罗斯船舶制造业本地化的问题。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1-04-10 聚焦主责主业 创新跨越发展——第一届中国船舶科技论坛举行 4月10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主题为“聚焦主责主业 创新跨越发展”的第一届中国船舶科技论坛在京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船舶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承办,中国舰船研究院和中国船舶信息中心协办。论坛邀请行业内外的资深院士、专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海洋、制造、信息、能源、空间等领域的原创突破及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深入开展研讨交流,深耕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自立自强的科技土壤,旨在搭建一个聚焦前瞻性战略性领域、促进行业内外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为我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2021-04-10 广州海洋地调局联合同济大学、中科院深海所共建深海科学与技术联盟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与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简称“中科院深海所”)在广州签署共建深海科学与技术联盟框架合作协议。按照协议,三方将本着“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结合各自在深钻、深潜、深网等方面的优势,在深海科学研究、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提升我国海洋科技国际竞争力,有力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2021年合作内容和“十四五”合作计划等,三方达成共识:要找准合作发力点,发挥各自优势,围绕国家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与前沿科学问题,在深海海底钻探新技术研发、全球洋底深部探测、中国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航次建议书提交、深海科普与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并初步敲定了时间表。 来源:中国海洋信息网,2021-04-12 国外视野 韩国6大船企宣布参加碳中和行动加快推进环保船舶研发 韩联社4月8日消息,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8日表示,当天韩国造船业成立产学官研协商机制“造船碳中和委员会”,并发表碳中和联合宣言。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现代三湖重工、现代尾浦造船、STX造船海洋共六家造船企业和韩国造船海洋成套设备协会加入委员会。造船行业一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约达208万吨,其中有60%来自生产工艺中所使用的电力,24%来自液体燃料。造船行业提出碳中和课题,即新能源燃料转型,增加环保船舶生产,改善各种设施、设备及生产流程,并决定加强碳中和合作。行业向政府建议提供研发援助,合理供应可再生能源电力,扩大对设施投资的扣税率。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1-04-08 世界首艘氢能货运船亮相巴黎 4月7日,欧洲创新旗舰项目部署的第一艘氢燃料商业货运船将在巴黎塞纳河进行试航,正式商业运营将在2021年内开始。据了解,该艘氢能货船由法国航运公司Compagine Fluvial de Transport (CFT)所拥有的,该公司是 Sogestran 集团的子公司。据了解,这艘船将使用电解法生产的压缩氢气,不仅可以实现零排放操作,而且为更多的零排放当地运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在海上还是陆地上。祖鲁的发电系统将由 ABB Marine & Ports 提供,燃料电池由巴拉德提供。Lmgmarin 负责详细设计图纸,由巴黎地区的供应商提供氢气。 来源:世纪新能源网,2021-04-09 韩国三星重工风电安装船概念设计获证书 三星重工于4月8日表示,该公司风电安装船(WTIV)的概念设计已获得三家全球船舶质量保证和风险管理公司的认可。概念设计是指在船舶规格和所需技术确定之前船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这三家公司分别是美国船级社ABS、挪威船级社DNV GL以及英国LR船级社。星重工表示,这艘由三星重工原始设计的风电安装船将配备液化天然气(LNG)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双燃料发动机。SOFC是一种发电的能源转换设备,与柴油动力船舶相比,新船可以降低最多50%的二氧化碳排放。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Clarkson Research Service的数据,2023年风电安装船的新造船订单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长44%,从16艘增长到23艘。 来源:世纪新能源网,2021-04-12 大宇造船“数字生产中心”投产运营,转型智能船厂 4月7日,大宇造船在其玉浦造船厂举行“数字生产中心”投产运营仪式。该数字生产中心将物联网(IoT)等尖端技术与船舶生产相结合,由能够以无人机(Drone)等实时确认正在建造中的船体分段等位置的“智能生产管理中心”和能够实时确认试航中的船舶状态的“智能试航中心”组成。在大宇造船的“智能生产管理中心”,可以通过大屏幕每隔一分钟对各种生产信息进行实时确认,如果出现问题,可以立即找到解决方案。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气象状况等影响生产的不确定性环境因素进行预测和模拟,针对危险因素提供事先应对方案。值得一提的是,该“智能试航中心”还将通过分析试航船舶的航行性能,提高燃油效率,并为船东提供二氧化碳排放最小化的解决方案。 来源:腾讯网,2021-04-10 韩国船企启动二氧化碳运输船开发计划 近日,现代尾浦造船与韩国造船海洋、美国船级社(ABS)、马歇尔群岛船舶登记局(MIR)签署了《关于开发液化二氧化碳CO₂运输船的业务意向协议》。根据协议,现代尾浦造船和韩国造船海洋将开发能够稳定储存和运输液化CO₂的船舶,并在2021年下半年之前获得船级社基本设计认证(AIP)。液化CO₂运输船的作用主要是将发电站或钢铁厂等场所产生的CO₂运输到液化储存地点或应用场所。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1-04-09

Powered by Populous中文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